香港零工經濟僱主法例 2025
隨著 2025 年香港零工經濟持續增長,企業 —— 尤其是沒有內部法律或人力資源團隊的初創公司和中小企業 —— 必須清楚了解其在香港僱傭法下的義務。錯誤劃分勞工類別或未履行法定責任可能導致法律責任、補發工資、罰款及聲譽損害。
香港法律下的「零工僱員」是什麼?
香港法律並未為「零工僱員」設立單獨的法定類別。個人通常被劃分為以下兩類:
- 僱傭合約(服務合約)下的僱員—— 受《僱傭條例》(第 57 章)保障,有權享有法定福利,例如有薪假期、遣散費 / 長期服務金、法定假日、休息日、疾病津貼及強制性公積金(強積金)供款(豁免情況除外)。
- 服務合約下的獨立承辦商—— 不受《僱傭條例》的僱員保障條款約束,需自行負責稅務及強積金安排(如適用),通常按特定項目或成果受聘。
重要提示: 即使書面協議將某人稱為「承辦商」或「自由工作者」,法院及勞工處仍會審視工作關係的實質內容。若該關係具備僱傭的特徵,不論使用何種標籤,該人士仍可能被視為僱員。
哪些因素決定僱傭身份?
勞工處及香港法院採用多因素測試來判斷勞工是僱員還是獨立承辦商。主要指標包括:
- 控制程度:企業是否規定工作時間、監督任務執行,並提供工具 / 設備。
- 整合性:勞工是否屬於機構核心業務的一部分。
- 義務互動性:僱主是否有義務提供持續工作,而勞工是否有義務接受工作。
- 為他人工作的能力:勞工是否可自由承接其他客戶的工作。
- 薪酬結構:薪酬是以定期工資 / 薪金形式支付,還是按項目 / 任務支付。
- 福利提供:勞工是否獲得典型的僱傭福利。
僱主面臨哪些合規風險?
錯誤劃分類別可能導致:
- 僱傭索償:補發過往工資、年假薪酬、法定假日薪酬、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
- 強積金不合規:因未為合資格僱員登記強積金計劃而面臨罰款。
- 職業安全違規:根據《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第 509 章),以及在工業場所適用的《工廠及工業經營條例》(第 59 章),僱主對僱員(部分情況下包括承辦商)負有工作場所安全責任。
- 僱員補償責任:根據《僱員補償條例》(第 282 章),若被認定為僱員的人士在工作期間受傷,僱主需承擔補償責任。
- 聲譽損害:尤其在配送、網約車、電子商務及私人教育等面向公眾的行業。
Ask.Legal 如何提供協助?
Ask.Legal 提供人工智能驅動的人力資源合規支持,協助僱主:
- 審查合約以識別勞工錯誤分類的跡象
- 了解零工經濟法規下的義務
- 擬定合法的承辦商及僱傭協議
- 及時掌握勞工法例的最新動態
這對快速發展的初創公司、人力資源團隊及在香港零工經濟中運營的中小企業尤為合適。
有任何法律問題?立即使用Ask.Legal——我們的人工智能法律助理24小時為您提供專業支援。